火车网

监利县政府网

中  文  名:监利县政府网

官        网:http://www.jianli.gov.cn

地        址:容城镇荆台大道1号

车牌:鄂D

区号:暂无

政府网简介

  监利县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南端、洞庭湖北面,是长江中游的港口城市。南临长江,北襟襄水,东跨洪湖,西接江陵、石首。与湖南岳阳市隔江相望。县府驻容城镇,监利县总面积3508平方公里,人口155万(2012年),规模居荆州各市县区之首。汉族占99%以上,少数民族有回族、壮族、满族、土家族、蒙古族等13个民族,共700多人,以回族居多。因东吴“令官督办”、“监收鱼盐之利”而得名。三国时,吴析华容置监利县,梁承圣三年(554)设监利郡,1276年,复设监利县。民国初监利县属荆宜道,后属第四行政督察区。1949年后监利县初属沔阳专署,1951年改属荆州专署,1994年属荆州市。监利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和农副产品基地,1990年位居全国产粮第8位。监利境内河网密布,湖泊星罗,土壤肥沃,素有鱼米之乡和芙蓉之国的美称。代表历史人物有:战国(伍子胥、申包胥),东汉(胡广),清代(同治太傅王柏心)。荆州市监利县处长江中下游,在江汉平原南端,南接岳阳,东望武汉,西连江陵,北挽仙桃,是荆州市人口最多的县市。监利县南北长74公里,东西宽60公里,总面积为3508平方公里,跨东经112.35-113.19,北纬29.26-30.12。西与江陵县,石首市傍江接壤、北与潜江、仙桃(沔阳县)夹河相邻,东与洪湖连壤交界,南与湖南的华容、临湘、岳阳隔江相望。

  地势

  监利县地势平坦,是典型的平原地形。地面海拔高度在23.5-30.5米之间,高差仅7米。位于东部长江之滨白螺镇境内的两个小山丘(杨林山和狮子山)是江南丘陵的余脉,由于地壳运动,发生了断裂和错动,在长江南移过程中,河床沿断裂层发育成长,这两个山丘即遗留在江北。杨林山海拔78.8米,为监利县制高点;狮子山海拔58米,两山共占地约4平方公里。

  气候

  监利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全市太阳年辐射总量为104—11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1800一2000小时,年平均气温15.9—16.6℃,年无霜期242—263天,多数年份降雨量在1100—1300毫米之间。有足够的气候资源供农作物生长。4-10月份降水量占全年80%,太阳辐射量占全年75%,≥10℃的积温为全年80%,水热同步与农业生产季一致的气候条件,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行政区划编辑截至2005年12月31日,监利县辖18个镇、3个乡及1个开发区管委会。共有65个居委会、767个村委会。人口民族编辑人口数据

  监利的人口数字,在明朝以前无据可考。明朝始有户口记载。如明英宗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为5957户,28185口。以后于明宪宗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明武宗正德七年(公元1512),明穆宗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其户口稍有增减。由于当时赋役的轻重系于人口的多寡,所以隐瞒人口的情况比较严重,这些统计数据也很不精确。明朝末年,由于长期的战争动乱,灾荒和瘟疫,使监利县的人口损失过半。监利居民,如果翻阅他们的家谱,就会知道,很多是在清朝初年由江西一带迁移到监利定居的。清朝统治时期,由于社会相对安定和清政府“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使监利人口增长非常之快。同治两年(公元1865年),编审监利县男女老少人口共为882609口,国民党统治时期,由于瘟疫灾荒和反动势力的大屠杀,到1934年监利县人口减少到468777人;1949年,监利县有人口56万;1999年,监利人口已达到141万。此后,控制人口增长已成为全社会十分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2010年11月1日零时,监利县有常住人口1162798人。监利县有户籍人口(含“户口待定人口”)1550972人。

  监利县常住人口共有家庭户数324131户,家庭户人口为112924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48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98人减少了0.50人。

  监利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为601385人,占常住人口的51.72%;女性为561413人,占常住人口的48.28%。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7.84下降为107.12。

  监利县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04685人,占常住人口的17.6%;15-64岁的人口为834741人,占常住人口的71.79%;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23372人,占常住人口的10.61%。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9.18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4.3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4.87个百分点。

  监利县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161855人,占监利县常住人口的99.92%。少数民族为943人,占监利县常住人口的0.08%。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0.01个百分点。

  监利县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39756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119272人;具有初中程度的470124人;具有小学程度的359127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210人上升为3419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7239人上升为10257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1143人上升为40430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45132下降为30885人。

  监利县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70877人,文盲率(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8.22%下降为6.1%,下降了2.12个百分点。

  民族分布

  监利的居民,汉族占99%以上,少数民族有回族、壮族、满族、土家族、蒙古族等13个民族,共700多人,以回族居多,是由河南省唐县迁入的三户做马、牛、羊生意的商人发展起来的。其中姓王的一户,姓武的一户。一百多年来,已发展到了几百人。其余的少数民族均系近百余年来,先后从外地流入监利定居的。2007年户籍人口为150.9万,常住人口127.6万。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经济发展编辑概况

  2010年监利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亿元,增长12.03%;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96亿元,增长40%;实现财政收入31333万元,增长1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4亿元,增长15.5%。2011年监利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亿元,是2006年的2.2倍。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6.6亿元,是2006年的3.9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5亿元,是2006年的2倍。实现财政收入3.6亿元,是2006年的1.9倍;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3亿元,是2006年的2.2倍。2013年监利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4.87亿元,较2012增长10%;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5.48亿元,较2012增长29.7%;实现财政收入5.67亿元,较2012增长32.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69亿元,较2012增长31.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8亿元,较2012增长12.7%。监利县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220.84亿元,比2013年初增长36.67%;贷款余额89.84亿元,比2013年初增长18.73%。

  第一产业

  2010年监利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1390个,其中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3家,农村专业合作社75家,实现农业总产值104.16亿元,占本地区GDP的86%。2011年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04.16亿元,增长6.4%,其中粮食总产126.2万吨,增长1.23%,再度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生猪出栏近100万头,增长18.61%;家禽出笼2000万只,增长24%;渔业总产值达38亿元,增长12.2%;完成植树造林面积6万亩,实现林业总产值6.3亿元。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提高,兴办无公害、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示范样板20多个,推广优质稻面积180万亩,优质率达到95%。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实施国土整理项目7个,建设规模17万亩,投入资金2.55亿元;完成灌区、泵站续建改造及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投资22750万元。国家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发放各种支农惠农补贴24730万元。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220元,增长16%。2011年监利县相继获得“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发祥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中国稻米加工强县”、“全国面点师之乡”、“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水产大县”、“全省首批生猪出口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并成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2013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44亿元,增长4.7%。投资3亿多元加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何王庙、西门渊、隔北三大灌区改造工程加快建设,国土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粮食产能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及现代农业重点县建设等项目顺利实施。2013年监利县施农业快速推进,育秧工厂发展到11家,集中育秧点80个,吸纳民间投资6000多万元。新增标准化养殖小区23个,万头以上养猪场达到15个。农机推广程度提高,全县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2%以上。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各类专业大户达到5000多户、家庭农场400家、专业合作社496家。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创建了农民种田“四代一管”新模式,覆盖面积达130万亩。加快土地有序流转,全年流转土地80万亩,比上年增加20万亩。品牌建设取得成效,成功申报“监利猪”、“荆江鸭”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福娃牌大米、监湖牌河蟹、爱荷牌荷叶茶、阿里山大米等产品获得有机产品认证。

  第二产业

  2011年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25亿元,全是2006年的6.2倍;完成工业增加值33亿元,是2006年的6.2倍;入库税金1.3亿元,是2006年的2.5倍。2011年,监利县5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40亿元,同比增长53.8%;完成工业增加值40.8亿元,同比增长28.4%,居全市增幅排名第四名;元至12月,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7.9亿元,同比增长48.1%;实现利税6.2亿元,同比增长27%,其中利润3.5亿元,同比增长32.7%。完成工业入库税金8990万元。轻工食品、医药化工、纺织服装三大主导产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23.7亿元,同比增长55.7%。其中轻工食品同比增长52%,医药化工同比增长38.9%,纺织服装同比增长66.9%。元至12月,三大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3亿元,同比增长49.2%,其中轻工食品同比增长47%,医药化工同比增长23%,纺织服装同比增长55.5%。三大产业实现利税4.8亿元,同比增长26.4%。三大产业的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8.3%、88.9%、77.5%。2011年项目建设力度加大,共建设重点工业项目251个,完成投资57亿元,初步形成了轻工食品、医药化工、纺织服装三大支柱产业,福娃、玉沙等58家规模企业成为推动监利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工业在三次产业中所占比例比2006年提高了4.8个百分点。共落实工业招商项目284个,协议引资8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5.7亿元。华油科技、大和钢构、福人木业等一批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落户监利。品牌创建取得突破,“福娃”牌大米、“福江”牌细木工板双双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福娃”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3年完成工业增加值54.8亿元,增长15%;实现工业入库税金1.5亿元,增长30.4%;规模以上企业新增13家,达到87家。2013年县城工业园完成了总投资2亿元、总长约8公里的7条道路建设,面积扩增到34.5平方公里。开发区沿监利大道东延北扩,正在打造新的“工业走廊”。新沟、白螺、朱河三个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累计完成投资1.62亿元。全县“一区四园”入园企业达125家,合同投资额达400亿元。

  第三产业

  2013年末各类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24亿元,比年初增长21%;贷款余额90亿元,比年初增长26%;贷存比达到40%,比年初提高3.5个百分点;落实银企对接协议资金2.7亿元。城投公司融资大幅增长,丰利担保公司资本金增加到1亿元,培育小额贷款公司2家。我县同时获得“全省金融信用县市”、“全省保险先进县市”两项荣誉称号。

  社会编辑文化卫生

  舞蹈作品《戏蚌》入围湖北蛇年春晚,《放河灯》成功申报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功创建“湖北省摄影艺术之乡”。广播“村村响”工程顺利实施,50%的行政村实现广播联网。全县21个乡镇卫生院和512个村卫生室均按要求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所有药品通过省级网上平台实行统一招标、采购、配送和零差率销售。血防综合治理取得成效,顺利通过国家血防达标第二阶段验收。

  社会保障

  2013年新增各类就业26209人,开展创业培训5159人次,社保扩面22300人,参保人数达55.32万人次。新农合参合农民112万多人,参合率达到99.8%。新建保障性住房3.1万平方米、公租房400套,启动棚户区危旧房改造项目8个,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56户,老干部活动中心维修改造顺利完成。新解决2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县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除全县校车实现80%国标化配备尚有缺口外,其余9件全部落实。

  城市建设

  2011年城市建设总投资12.6亿元,先后开工建设千万元以上大、中型项目20多个,县城建成区面积拓展一倍,达到23平方公里,城市框架面积居荆州县市区之首。北环大道(高速公路连接线)、荆南大道、沿江大道、章华大道、工业园北路等新建竣工;江城路、容城大道、玉沙大道等扩建完成,“五纵六横”路网格局基本形成,供电、供水、路灯、绿化、通信、光缆、广电、天然气等设施逐步配套。

  交通建设

  至2010年底,监利县现有公路总里程4012.633公里,公路上共有桥梁1232座;公路客运站场13个、货运站场5个;监利县航道总里程494公里(其中长江航道140公里),有港区9个,岸线总长43.6公里,码头39座。监利县拥有营运客车637台,货物运输车辆2018台,出租车321台,城市公交车在原有48台的基础上新增20台;拥有客运线路189条;在籍船舶122艘辆。全年交通运输部门共完成客运量843.6万人次,客运周转量4656万人公里;货运量216.24万吨,货运周转量2.416亿吨公里。2010年3月10日,监利随岳南高速公路正式通行。随岳南高速公路全长98.06公里,监利境内74.21公里,全封闭全立交。同时配套建设监利连接线一级公路13.823公里。岳南高速公路、荆岳长江公路大桥已于2010年11月竣工,2010年12月9日,荆岳长江公路大桥正式通车。

  教育事业

  监利县共有中小学校568所,其中高中12所,初中69所,小学412所,在校学生239774人,其中高中生26293人,初中生83127人,小学生130354人。监利县共有教职工13669人,其中公办11527人(在职9541人,离退休1986人)。2013年投入初中薄弱学校校舍维修改造资金3258万元,新招录义务阶段教师269名。

  文化编辑风俗习惯

  监利县的风俗习惯与邻县大致相同。农历正月初一这天,先拜祖神、后拜父母、出外叫出行。初二拜丈母,初三家家户户互相团拜,称为“拜年”。正月初九为“上九日”,正月十五晚上举行圆霄灯会,还有监利特色每家每户自己包团子,蒸团子寓意家庭团圆,蒸蒸日上;清明前后,家家踏青扫墓,祭奠去世的亲人;五月初五,贺端阳,门前挂艾叶,吃粽子,划龙船;六月六日,娇阳似火,家家晒衣物,称为“晒龙袍”,七月前半月,到处烧化纸线,告慰祖神;八月十五叫“中秋”,晚上吃月饼茶点,叫“中秋赏月”;十二月初八叫做“腊八日”;家家挑腊水泡糍耙;二十四日过小年敬灶神(一般对全国绝大数地方来说农历腊月23日是小年,但监利风俗与湖南相似24日才是小年,很多监利人都不清楚,在外地都被其他的小年误会以为监利23日是小年);三十晚上叫“除夕”,这一天,全家团聚,置办丰盛的酒菜,开怀畅饮,称“团年”,也叫“吃年饭”;子弟向父兄拜揖喊“辞年”,到了晚上,家家一团火,家人围火而坐,叙旧迎新,俗称“三十夜里火,十五夜里灯”。除夕之夜,通宵不睡称为“守岁”。

  语言特色

  监利居民的方言土语较多,而且监南与监北的口音很不一样,这可能与清初大批移民来监利定居有关。监南人在外地很多会被人们误认为是湖南人,监北人则被认为是沔阳人。

  旅游编辑景点指南

  轩辕井柳关、福田大溪文化遗址狮子山龙山文化遗址章华台、荆台、伍子胥故里华容古道历史名胜贺龙、周逸群开创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遗址中国工农红军中央军事学校第二分校遗址湘鄂西省第三次工农兵贫农代表大会会场遗址湘鄂西省农民银行遗址柳直荀烈士纪念亭

  特色产品

  贡猪:监利猪,史称“贡猪”。荆半夏:闻名全国的重要出口药材。福娃:精致米品系列。淡水产品银鱼:江汉平原,地富鱼稻。爱荷食品:芙蓉之国,湖泊之粮。监利粮酒:鱼米之乡,稻米加工。屈原饼:正宗楚文化爱国饼。荆江麻鸭:鸭脖古乡古醇。编辑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闽ICP备17003705号-25 huoche9.com 火车网 网站地图